每天打開一些財經網站,就看到今天又有哪家大企業裁員,甚至今天連各家裁員的人數統計表都完整的被整理列出,這個媒體除了告訴我們景氣很差之外,彷彿也透著一股幸災樂禍的意味,抓住了一些線索就緊咬著不放,搞的人心惶惶,除了要面對可能失業的壓力之外,還要被媒體一再的在傷口灑鹽…
這篇文章可以說有一點延續《金融風暴下,MBA招生憑什麼火爆…》的意味,因緣際會,這幾天跟一些獵頭聊了幾回,他們一再遊說我說,其實在一個公司久了,可以換一個環境拉,因為相同的環境待久了,人容易產生彈性疲乏…等等之類的言論,我不再記得他們是透過什麼方式找到我的,而且我也不覺得我有足夠的優秀讓獵頭來找我…
不過在獵頭的言談之中可以感受到雖然景氣非常的谷底,不斷的透過各種方式節流控制成本,甚至整個組織的編制只留下能夠讓整個企業維持現有運作的規模,然而各企業對於人才的尋找一直沒有間斷過,有的職位找了一兩年,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,甚至感嘆人才難尋;那麼,這就是我最早在《人才市場上的嚴重資訊不對稱》中所說狀況,尤其在越不景氣之時,越容易被凸顯出來,因為企業老闆通常想找那種多功能的人才,一個人可以同時做很多事,不僅因為懂得多,效率也高,而且願意配合,換句話說,就是所謂「好用之人」…
什麼樣才是好用之人呢?MBA嗎?其實不是,可以說跟學歷沒有絕對的關係存在,而且更多的MBA其實是華而不實的,他們沒有領略到或者根本沒有接受過真正的MBA教育、訓練(參考《MBA學歷文憑被社會炒爛了…》);而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企業求才的條件,其實是「學歷不拘」,而真正看重的是,能不能對上對下溝通的很順暢,能不能活靈活現、現學現賣,是否具備同時可以做很多事情的能力,以及會不會造成組織內的不和諧或對立…等等…
在很多的企業主訪談中,我們會聽到這些老闆如何介紹他的團隊,比如說阿里巴巴的馬雲,他就說,「我的企業裡面都是平凡人,當阿里巴巴出名之後,很多全球頂尖學院的MBA進來,然而最終都因為無法融入組織,以及發揮應有的貢獻,而自動淘汰」,諸如此類的言論,其實經常可以聽到,學歷高代表讀書厲害,但不代表適應職場以及社會大學,所以,我認為就算出身不是很好,可以不用那麼的介意,重點是不斷的學習精進…
上面,我所列舉的幾樣企業主所看重的條件,如果用簡單一點的話來說,就是具有不斷學習的能力,不斷的學習,而且不是把這些新的知識勉強的記下來,而是要融會貫通,要能夠明是非辨真偽,盡信書不如無書,知識也是如此,不全然都是對的,更多的是別人接受了這些新知之後所講出來的,裡面或許以偏概全,所以不僅要大量的吸收,還要加入一些自己的判斷,不要很表面的接受它,而要加入自己的思考,把它變成自己的知識,同時在未來能夠把它「活用」在適當的機會,真正的可以做出貢獻,這樣的話,其實你已經具備「好用的人」的基本條件…
再來呢?其實事在人為,事情需要人來做,所以我們需要藉由不斷的學習藉力使力,然而事在「人」為,人可解釋為一個人,也可以是一個團隊,或許你是團隊的一個成員,甚至是leader,然而如果團隊不合,那再好的構想、再好的策略也執行不下去,而團隊的失敗,其實也正是個人的失敗,所以能夠顧全大局,必要時甚至忍辱付重,是一個關鍵,也才會受到敬重…
所以說,人貴自知,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,然後真正讓自己成為一個好用之人,我想景氣再差,老闆都會巴著你不放…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