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三十而立」or「三十而慄」,寫下了人生感悟以及種種經歷,網路、科技、財經、閱讀、全球化趨勢,寫下這些文字的同時,也讓自己內省做為人生未來的指引... stupid77.com

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

創業者,你知道如何跟VC投資商打交道嗎?

從以前在研究所的時候,就跟著指導老師研究venture capital創業投資(或稱風險投資,簡稱VC)商的相關領域,當時只是覺得VC這個行業真是不錯,一直在survey一些新的投資案,不管是新興的產業,或者是有潛力的創業團隊,當時想說畢業之後,我想要到VC去上班,甚至為了這個目標努力,最後我的畢業論文還獲得當年中華開發基金會的論文獎,只是計畫趕不上變化最後沒能進到VC

但是工作之後,還是一直都有跟VC打交道,最早是因為我們內部創業一個SAN(storage area network)的技術團隊,我們想要打這種非常昂貴的系統大幅度的cost down,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key techonology,然而畢竟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投資案,而且SAN這種Fibre Channel的系統當時太新了,除了SunCompaqqlogic這些全球屬一屬二的企業之外,還沒有人有能力開發,因此最後還是慘痛的結束了這個starup,以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這個產業的訊息

而這幾年來,一直都在internet打滾,前前後後我們在自己的商業模式內做了很多的嘗試,最後找到了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案,也巧妙了避開了混亂的紅海市場,找到自己的一片小藍海,有了一點點的成績,而其中我們也陸陸續續跟一些VC打交道,除了初期的angel fund之外,我們也希望有VC的加入,除了獲得下一階段發展所需的設備投入以及行銷預算外,更重要的是VC所能創造的value-added

其實創業者的需求,VC非常的清楚,大多數創業者,首要的就是資金的取得,但是你知道VC的「需求」是什麼嗎?

尤其在第一輪接洽VC的過程中,很多情況,我們會看到一些都很不錯的case,但就是拿不到錢,為甚麼呢?當然前提是good idea加上good team,此外,更多的是價格談不攏創業團隊經常對於自己的價格看的比較高,但是在第一輪時,由於很多都是看的到潛力,但是需要有人(或錢)來推一把的公司,可能沒有錢,你就無法在玩下去,這種情況之下,VC是佔上風的,我認為創業團隊可以縮減資金的規模,先求有錢奠定一個基礎,因為在這個時候VC對於創業團隊的幫助,不僅是資金而已,還有更多的附加價值,比如說,幫你的團隊與項目做一個背書,或者是協助在管理層面的制度化,還有就是可以跟VC所投資其他的case來一個互補,甚至是增加客源

如果是較大較知名的VC,可能跟你議價的空間越大,因為此時創業團隊是弱勢需求方

何況,隨著景氣的波動,你當時的市場價值,是變動的,而不是固定的...

但是這種角色將會在第二輪,或者第三輪就會有改觀,盡你最大的努力拿出你的業績以及績效,其實在第一輪,資金進得少也好,因為不置於讓你一開始就釋出過多的股權,而第二輪開始,由於你的努力,你的case的價值提升了,加上第一輪時VC的背書,讓你在第二輪時,更容易被其他VC看上,也可以在新的估值(企業評價)下拿到更多的資金,而原本第一輪的VC如果位了繼續保有他原本的股權比例,也必須被迫的拿出更多的資金來跟投

如果發展的順利,到了第三輪獲得了更龐大的資金之後,你或許只會釋出總計40~50%左右的股權,而同時有夠多的資金讓你運作,成就一個更大的事業

似乎這個邏輯很簡單,所以有機會在跟VC協議股權價格的時候,適當的把遠光放遠點,同時讓VC能夠不僅僅發揮供應資金的角色,對於創業者或者投資方都是好事

然而,不只是這樣而已,還有一個重要的關鍵,就是VC退場機制,我們思考一下facebookyoutube等這些網站企業,我認為這些公司說上市IPO不是很容易,因為商業模式的關係,她們可以創造很高會員數以及流量,而以此來計算他們應有的價值,然而這是想像空間,不是真正的make money…

此時,必須幫VC想好他們的退場機制,比如說你設定的目標是達到多少會員數以及流量時,將是由某某企業來把你併購,透過併購讓VC藉機獲利退場

呵呵,其實這是很好玩的事情,有時你認為IPO是你的目標,但是VC並不這麼認為,因為風光上市的同時,你是否有後續業績題材等,讓你不斷的成長,支撐股價,因為上市之VC後並不是能夠及時出脫持股,畢竟更多的情況是,我們看到了IPO之後的曇花一現,之後股價趨勢向下,讓VC只能停損出場,這也是除了上述議價之外,一個更為重要的議題了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