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三十而立」or「三十而慄」,寫下了人生感悟以及種種經歷,網路、科技、財經、閱讀、全球化趨勢,寫下這些文字的同時,也讓自己內省做為人生未來的指引... stupid77.com

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

《The Promotion》 升職爭霸戰,你是否也身陷其中…

很久沒看影片了,昨天又到賣光碟的地方去掃了一圈,帶回了幾部影片,雖然在一些P2P的網站上有不少影片可以線上直接觀看,或者可以下載,但還是沒有用電視看來的爽


昨天看到了一部影片《The Promotion》,在網上這部美國片的中文翻譯名稱很多,諸如:我要升職、主管爭奪戰、升職大戰之類的,而之所以引起我的興趣是因為主演的男主角,Seann William Scott,他主演的一些影片都是以美式詼諧與比較寫實的方式來呈現,比較有名的就是《American Pie》美國派系列,這樣子的影片不僅可以學到一些美式英語的對話,也可以讓自己輕鬆一下

The Promotion》已是承襲了這種風格,描寫了在職場上,與同事同時競爭一個升遷的職位過程中所發生的故事

根據本片編劇Steve Conrad的 說明,這部影片的構想來自於有一天他和老婆一起上街去買東西,當他在停車場等他老婆出來。等待是一件挺無聊的事,所以當不遠處爭吵聲響起來的時候,編劇不 由自主地把眼光定格在了那裡。原來有幾個人站在人行道上,其中的一個就是所在停車場的超市經理,而正在承受這個經理的憤怒的那個人,顯然就是他的助理。那 位助理具體因為什麼事而引來了一場責駡,反正看到這一切的Steve Conrad突生一種感慨,「生命就是這樣,只要你工作,就得為老闆賣命,他期望你能履行你的職責,發揮你的功效,但卻永遠都不會替你著想,甚至沒有想過,他交待你的事情,也許是你根本就沒辦法完成的」。

因此這部影片就這樣誕生了

男主角Seann William Scott在劇中飾演一位三十出頭年輕人,在超市擔任經理的助理;一個既敏感又尷尬的年紀;他本身不甚喜歡這份工作,但是無奈被生活所逼。機會總是在不經意間到來,他所在的連鎖超市打算在當地開一所更大的超市,正好有一個經理的空缺對於他來說,這就是等待了許久的晉升,如是馬上提出了工作申請,就連老闆都說,他肯定能夠穩操勝券。可就在這個時候,殺出了程咬金,與他在同一家超市上班、新來的助理理查也瞄準了這個工作機會。一份工作兩人爭, 本來沒什麼相干的人突然變成了競爭對手,讓他們沒做準備就走上了敵對的戰場。兩人都想利用對方的弱點,這使得他們從單純的對抗變成了互相仇視,極盡刁難、抱怨、傷害之能事,用上了他們能夠想像得到的所有骯髒、陰險、卑鄙的把戲

其實這種情景應該是經常發生在我們生活週遭的故事,平常大家都稱兄道弟的好的不得了,但是一旦遇到「個人利益」的衝突,甚至只是雙方的立場對等對立時,雙方是否還能用相同的態度來面對呢?這個問題,值得大家來深省了;升遷的機會難得,但並不是空前絕後,但是真正的友誼,不應該這麼經不起考驗

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

[台灣人in成都] 成都飲食情報,除了麻辣火鍋,你還有更多的選擇…

自從上週寫了一篇《震後三個月之成都旅遊生活情報》之後,不少人來問我關於到成都旅遊一些食衣住行的問題,而其中大家最關心的還是「吃」,因為在多數人的印象中,成都或許還不是一個商業發達或者市場開發完整的都市,對多數人來說,到成都就是旅遊,或者是到九寨溝以及拉薩的中途站,頂多是穿插一些峨嵋山或者樂山大佛的行程而已,並不會有過多的時間留給這個城市,而如果在這種"印象中"不是很繁榮的都市,找不到東西吃,或者吃壞了肚子,那就壞了出門旅行的雅興了

其實不然,畢竟成都是中國第四大都市(除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外),且是中國西部最大的集散地,可以想像這個城市的規模,如果以台灣的面積來計算,那麼至少都是半個台灣大,管轄境內包含了成都市以及週邊的幾個郊縣,甚至還有一座海拔將近4,000公尺的西嶺雪山,除了海之外,什麼都有

那麼飲食方面呢?因為電視旅遊節目的播放,大家印象中到成都就是要吃麻辣火鍋,就好像除了又麻又辣的食物之外,好像沒有其他吃的東西了

呵呵,三年前,當我第一次踏上成都的時候,我也是這麼想的,當時下飛機時已經晚上十點多了,詢問來接我的人說現在這個時間還有什麼吃的,他說應該只有火鍋吧,嚇了我一身冷汗,因為我從小就不吃辣

不過現在看起來也沒有這麼慘,只是一般成都人對於外來的飲食還不是很能去享受它,他們還是最喜歡所謂的麻辣鍋、串串香這種陪伴他們長大的美食而已

當然四川成都的特色小吃非常多,比如春熙路附近的龍抄手吃抄手、擔擔麵、三大炮,或者賴湯圓、夫妻肺片、韓包子,以及滿城都有的廖記棒棒雞、紅星兔丁、老媽兔頭、酸菜魚、玉林串串香、冷淡杯、綠森林燒烤等,作為一個遊客、初來者,可以依據自己的感官以及喜好體會一下這些美食

先說說我日常生活的飲食狀況

早 上,早餐確實是選擇最少的,記得剛來成都的時候,早上只有包子以及豆漿吃,包子大的一個六毛錢,小的四個一塊錢,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,後來肯德基、麥當勞 加入賣早餐的行列,選擇又多了幾個,而現在呢?選擇又更多了,安德魯森、羅莎等這些麵包店的麵包也不錯,甚至來自台灣的台灣飯糰、火腿三明治或者來自馬來 西亞的樂趴趴等,這些都是我的選項;而當地人呢?包子、粽子、辣豆花

中午呢?當地人就是買一個路邊賣的六塊錢左右的盒飯(便當),或者辦公大樓的食堂,點一兩個菜,或者來一碗麵,大概幾塊錢就打發掉了;可是對外來的人來說,或許這些食物油了一點、鹹了一點,偶而時間比較趕,我會將就吃一下,如果比較有時間的話,一般會到外面去吃,比如好萊屋的港式叉燒飯之類的,或者到肯德基,也或者來自福建沙縣的拌麵、蒸餃,不然就是找一兩家比較乾淨的簡餐,諸如:福樂永和、A一點味、良木緣等,如果週末時間比較長的話,那有時比如說味千拉麵、以及一些不錯的川菜館比如:紫荊的私房菜

下午如果有時間的話,如同其他城市一般,星巴克這樣的咖啡廳可以喝喝下午茶,而在成都還有比如說賓諾咖啡、祖母廚房、彼得西餐廳、鸚鵡等,都是不錯可以relax的地方,甚至可以選擇在寬窄巷子、或者錦里這種仿古建築中咖啡廳,享受一種中西融合的不同感覺

晚餐呢?如果是宴客的話,我們會到廊橋、公館菜(杜甫草堂旁的)、成都印象、巴國布衣、滿庭芳等地方,如果是到成都玩的遊客,可以去這些地方晚餐,雖然價格比較高一點,但是餐廳會跟你說明每道菜的由來,甚至還有現場的琵琶、古箏的演奏,或者是順興老茶館,同時看川劇變臉,而如果想來一點異國風味的餐廳,那麼美領館旁的松阪、伊士丹樓上的日本料理都是不錯的日式選擇,而其他還有泰國燕翅館、可利亞韓國料理、亞非拉或印度菜菜這類印度餐館、高菲比薩、或者上述下午茶那些西餐廳,以及一些吃到飽的巴西烤肉或一些歐式自助餐,這些地方如果點菜控制的好,其實不會花太多錢

如果要追求高檔消費的話,那可以到成都最高檔的銀杏,或者西藏飯店、索菲特萬達等五星級餐廳,呵呵

至於吃素呢?文書坊或者到峨嵋山可以吃齋飯

成都通常是越晚越熱鬧,尤其夏天太陽晚上八點多才下山,如果是晚班的飛機到成都的話,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地方吃宵夜,如果願意,滿街的火鍋店(劉一手、德莊、小天鵝…)是最唾手可得的,而其它呢?還有24hr.的麥當勞、滿庭芳,甚至是九眼橋、玉林生活廣場、少陵路這些酒吧集散地周邊的飲食,都是越夜越熱鬧,而來自美國在成都剛剛開幕的Hooters,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

其實到成都最不用擔心的就是「吃」,這裡本身就是一個遊樂很重的城市,甚至有「耍都」之稱,在成都就是一種享受,可以這麼說當地人大部分的休閒,除了打麻將就是吃了

MBA學歷文憑被社會炒爛了…

每天一打開報紙或者一上網到處都可以看到MBA(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)的招生廣告,包含了所謂的在職專班、IMBAEMBA,甚至有一些聲稱在國內讀書就可以取得國外大學的MBA學歷,給人一種感覺MBA怎麼會變成如此廉價,好像只要付得起學費,就可以獲得一張證書


回想將近十年前,我在台灣考MBA的情景,那時要上國立大學的企管相關研究所,錄取率只有1%,能夠上MBA的人,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榮譽,怎麼才不到十年的光景,MBA文憑好像人人都可以擁有

不過,當時因為我大學不是學管理的,所以我 比別人提早在大三就開始準備考研究所,當然個人習性問題,我不是最認真的,每天到圖書館之後要先看看報紙東摸摸西摸摸,然後才開始讀書,反倒是有一些本科 系的學生,每天都比我早到圖書館讀書,也比我晚回家,不過最後當一家家學校放榜的時候,我卻幸運的上榜,而此時我坐在考場外面幫同學送飯,看這些人繼續考 著其他學校,我有一種感想,就算這些人都MBA畢業了,這種死讀書的頭腦,能夠在商場上面靈活的應對嗎

我想目前這些MBA存 在著兩個問題,一種是花錢買來的學歷證書,另一種是辛苦考上卻不會學以致用的人,後者也可以說,必經商場上面的競爭往來是多元化的,而教科書上的東西是死 的,也不是最新的資訊,所以畢業出來的學生,如果腦筋轉不過來,或是根本為了讀書而讀書的,根本派不上用場,也許他可以把企劃案做的很漂亮(powerpoint的功力很強),但稍微做個測試就讓他陣亡了

或許因為整個社會的演進,MBA只是現在職場工作上的基本配備,也可以說是一種社會風氣,導致如果沒有去混()一個MBA的文憑,就好像矮人一截,因此變成了大家都是MBA,但卻沒有真正受過MBA的教育;另外,一路讀書考試上來的學生,因為沒有足夠的工作經驗,只是抱著書本猛讀,只是把研究所當成大學的延伸來對待,甚至不好好學習每天鬼混的,也沒有真正的體會這兩年MBA課程的精隨;我想MBA的精隨就在於論文以及一些研究上面,是要養成在讀生自己研究學習、獨立的分析判斷的能力,這不是課本上有的,而大多數是跟指導教授間的互動,或者自己去挖掘學習來的,應該說MBA只是讓你自己具備更大的兢爭力用以進入社會大學的先修班而已

MBA如 果真的無用的話,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校與師資的素質太差,有些大專院校為了升等,隨便找了一些國外野雞大學的畢業博士,就成立了研究所,開始招生,連學校 與師資都成問題了,當然上樑不正下樑歪,這只能說是一個學店,學校與學生只是買賣交易關係,讀這種學校,還不如早一點進到社會中,就讀這所最大的社會大學

現在很多人提出MBA無用論,其實「真正的MBA」是有他存在的價值,這些人在職場上也絕對搶手,只是為數不多,尚且在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下,MBA已經變成每個人的基本配備,只是如果你是真正有用心去學習,提升自己的sense與吸收學習力,才能說是「真正的MBA」,這才對你自己有所幫助,至於對你的荷包是否有幫助,這是機遇的問題了,學歷本來就不等於賺錢,如果要賺大錢,不需要讀書,但是提升自己的層次,這是比賺錢更重要的課題

三十而慄

IE8.0與Google針鋒相對,將引起一波瀏覽器大戰…

微軟在本月27日發佈了功能完備的測試升級版IE8Beta2,這個版本加強了隱私權、使用舒適性及安全性,但是微軟目前沒有透露將於何時正式推出IE8,而在新版本裡面中隱藏了兩個功能,可能間接的影響了Google這類型搜尋引擎的競爭者的廣告模式,以及Map的佔有率


回溯到今年五月,微軟一直通過搜尋返現金的方式推廣自家搜尋引擎,返還的現金最高為用戶通過微軟搜尋購買的商品價值的一半。但這一招並不奏效。據美國互聯網調查機構Nielsen Online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,7月,Google搜索業務的市場佔有率由1年前的53%升至60%,而微軟則從13.6%跌至12%

而這次的IE8.0或許也是因為之前收購Yahoo失敗之後,用來對付Yahoo以及Google這些競爭對手的潛在工具,因為用戶可以選擇隱藏個人資訊秘密登陸網站,這將令利用用戶資訊以個人為目標定位廣告的搜尋引擎受損,主要是他新增了一個功能,InPrivate Browsing,當用戶關閉瀏覽視窗後,IE不會存儲任何Cookies、密碼、網頁位址、搜尋查詢、Internet暫存檔案或資料

這種廣告方式也是目前網路上大家都群起效尤的熱門廣告方式...

作為使用最廣泛的瀏覽器,IE讓微軟具有了一種相對於Google的優勢,根據網路諮詢及應用提供商Net Applications資料顯示,微軟IE全球市場佔有率為73%,隨著Google逐步蠶食微軟在免費Web版文字處理軟體和試算表軟體的地盤,微軟需要這種武器進行反擊,而最好的時機就是利用自己的壟斷優勢。而這進一步逼著Google這些搜尋廠商趕緊加入這場瀏覽器的大戰

網路上的傳言,Google已經秘密啟動了瀏覽器的研發工作,除了內部調配技術工程師以外,還從Firefox開發團隊挖走了數名技術人員。而於此同時,Firefox的開發商Mozilla宣佈,他們與google之間的合作將再延長三年,Google每年支付給Mozilla的費用佔了Mozilla全年收入的85%;而Firefox到今年六月的佔有率上升1/3,達19%,排名第二...

覽器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,Netscape瀏覽器兵敗之後,市場上雖然不斷湧現各種瀏覽器產品,並由於受到微軟的競爭壓力,絕大部分都是免費使用的。只是,沒有一種產品能夠對微軟構成威脅。

對於Google來說,瀏覽器是他們所進行中雲端運算(Cloud Computing)的重要入口,甚至未來將有更多的功能可以直接跟瀏覽器綁定,因此,在IE8Beta2公開測試的同時,我們可以感覺到這場大戰的火藥味已經越來越濃了

其實,除IE8之外,在中國佔有一席之地的傲游(Maxthon)瀏覽器,也可以把廣告給屏蔽掉...

三十而慄

三十而慄?改變心態,三十歲可以是一個出發點…

網路上流傳一個很經典的笑話,某人去算命,算命先生跟他說,「四十歲以前,你都會很窮」,這人接著問「那四十歲之後呢?」,算命先生接著回答「四十歲之後,你就習慣了」,呵呵



這是一則看過很久依然讓我印象深刻的笑話,不過玩笑歸玩笑,在現今這種M型社會,卻可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面臨這種局面,如同窮忙族一般

只是相對於「四十不惑」這個關卡,其實「三十而立」 這一關,或許困擾著更多的人,因為這是人生邁向職場生涯的第一個大關卡,這個關卡也間接影響了許多人接下來職場生涯以及財富累積的發展,多數人在三十這個 年頭的發展狀況幾乎都已經幾乎確定了他的後半生,人脈以及經驗的累積,有一個承先啟後的作用,而資本的累積,讓人生下一步的財務自由更有一個保證

只是三十這個年頭也是一個很尷尬的時代,說人脈經歷比不上大你五歲以上的前輩,論年資要跳槽好像又缺乏了那麼一點什麼,在職業生涯上剛好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,多數人都是一個中階主管,或許有人運氣好一點,已經擠身高階主管,然而到了其他公司,評價自然又不一樣,想跳也不是;而且,又不像二十幾歲這種剛出社會的年輕人,一張白紙,可以不在乎薪酬與職位,只求有學習有歷練的機會

三十歲就是一個矛盾的年代, 尤其當上大學的時候,如果為了選學校而選錯科系,或者讀了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學科,亦或根本就是混了四年畢業,而畢業之後胡亂的找了一份安份的工作, 到了這個年頭厭倦或者覺得自己浪費了三十年,那就更麻煩了,或許多數人會死撐下去,結果終日過著不快樂生活,而如果想轉換跑道,那就得付出更大的代價了

但是,你也可以樂觀一點的,畢竟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獨立狀況,誰也不能說人生就一定在三十歲就定了型,或許有些人的機遇就是來的比較晚,而關鍵在於你敢不敢採取行動,你敢不敢讓自己更狂妄或者任性一點

來看看一個最有代表性的例子,美商Orcale的總裁Larry Ellison,一個大學退學生,曾經應邀到耶魯大學(Yale University)對畢業生演講,而因發表了不當言論,當場被保安人員帶離現場的人物,號稱美國年薪最高的上班族打工仔,身價還一度超越過Bill Gates成為全球首富;Larry Ellison一直是一個公認的狂妄之徒,被認為好勇鬥狠、傲慢自大,可是鮮少人知道在他回憶中,他的三十二歲以前的人生是一場空白,讀了三所大學,沒得到一個學位文憑, 換了十幾家公司,老婆也離他而去,開始創業時只有1200美元,他的人生從三十二歲才開始

其實在我認識的前輩當中,也有一位類似的人物,他曾經是一位公務員,後來陪老婆出國工作,後來老婆有了外遇離婚了,才開始他的職業人生,現在他已經是某某集團下一個公司的總經理

在看看現在已經解散的信樂團,三十多歲一群人還是到處找場子表演,一直存著一個夢,但他們或許從來沒想過,會有這麼紅的時刻

每個人的機遇、命運都不一樣,或許我們有時應該相信,不過只有懂的覺醒的人,才能夠好好的掌握它

三十而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