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慣使然,每每到了一個新的環境,很自然地,一定會走進當地的書局觀摩,順手翻幾本書,這除了是了解當地文化的最快方式,也是一個從小就被培養起來的行為,似乎對於書局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,不管書局規模有多小,或者是有多麼混亂,還是會勇敢的走進一虧究竟…
在我小學的那個年代,大家的生活都不算寬裕,家住在鄉下課業 又不怎樣,一般人們的認知都是, 如果不好好念書,好好的升學,最後只能在家裡面放牛,因此父母親開始擔心我的未來,而利用週末搭乘公車帶我到台南市的補習班學習作文,同時也經常帶我到當 時台南市位於博愛路(現在的北門路)的南一書局以及南台書局去看書買書,一開始總有一個心理認知,總覺得看書這種很靜態的行為不適合我,我應該是要在操場 上面奔跑玩耍才是…
後來在這些圖書似海的書店之內,母親的以身作則、循循善誘以 及嚴厲要求之下我開始能夠靜的下 心來看書,窩坐在書店的一個角落裡,開始翻閱起當時很有名的《一休和尚》、《窗邊的小荳荳》,而家裡也開始出現了《國語日報》,每天都會準時投送到家裡, 也因此開始接觸到一些其他小朋友發表在上面的文章,後來慢慢的年紀又稍長,流行起郵政購書,一些出版社定期會把新書的目錄寄到家裡,然後透過劃撥的方式付 款,出版社收到錢之後,就會根據把我所郵購的書寄過來,而閱讀的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…
不過由於自小養成的習慣,雖然書籍已經透過郵購的方式取的 了,還是要定期的到書局裡頭去逛一 逛,每每有空就往書局裡頭跑,與其說是找尋落網之魚,更可以說是喜歡書局裡面的書香,以及被書櫃包圍的感覺,如同第一段所敘述的,每個地方的文化都反映在 當地的書局裡面,而更進一步的是,書局的生態也一直在演變當中…
小時候,最喜歡的當屬南一書局以及南台書局,這是一種老式的 書店經營方式,店內沒有過多的裝 潢,而是簡單的書櫃,然後擺滿書籍,而購買書籍通常都有固定的折扣,數十年如一日,南一書局本身還是一個知名的出版社,以出版不少中小學生的輔導書籍為 主,在升學掛帥的社會中,很自然成為學生以及家長們矚目的焦點…
後來,敦煌書局以及金石堂悄悄的出現了,與老式書局的不同之 處在於,整個書局塑造出一種文化 感,書局的規模也更大了,讓人置身其中不僅僅是買書,而是可以被這種氣氛感染,當然書籍的種類也變多了,尤其是在店門口的雜誌;這個趨勢延續到了後來的誠 品書局,更加發揚光大,除了延續這種購書看書的氣氛之外,更成了一個各地文藝界的集散地,某些作家發表新書,或者某某人在此舉辦演講,甚至是一些文化、藝 術的活動在此舉辦,也提供了當地一些文藝界盛事的資訊…
因而,誠品已經從書局這個狹義的概念化身為一種文化,書局不再只是單向的提供書籍,還是一個互動交流的場所…
這當然是我所成長的台灣書局的演變,每當我出差到另一個國家時,也抱持著同樣的心情來觀摩人家的書局,比如說在德國漢堡以及布來梅一些小巷弄裡面的小書局,古色古香的氣氛搭配合適的音樂,加上店主們獨特的個人風格以及經營理念,這是另一種異國的書局體驗…
而近幾年,長期在內地,也對於內地以及香港的一些書局有不同的感受,先說說香港的書局,因為地窄人稠,所以出現了所謂的二樓書店文化,這種書店文化的點綴,讓這個被稱為文化沙漠的香港變成有文化氣息,儘管這些書店的規模並不大…
至於內地呢?或許是因為書籍本身就比較敏感,因此管制的很嚴 格,外文書也需要特許經營資格, 每當我帶一些台灣出版的書籍入關時,總會被海關人員翻了再翻,確定沒有思想上的問題才准入境,再加上改革開放的程度各地不同,也因此每個地方的書局都呈現 不一樣的風格,在北京、上海,書局的佈局或許就比較亮麗一點,頂多只是圖書沒有國外書局來的多,而深入到了內地,書局看起來或許跟大賣場就沒有多大差別, 頂多只是一些愛書者所開設的書局有不同的風格,而還有一個很特殊的情景,搬著一堆盜版書,沿街叫賣的人也時常穿梭在街頭…
時尚品味 By Stupid77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